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浅谈幼儿园课程

浅谈幼儿园课程

发布时间: 2020-12-01 11:21:03

1.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中班课堂的有效提问

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前反思,积极备课 要做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做好课前反思,即 备课的过程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设计教案更能 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活动过程中学生 能会出现几种状况?教师怎样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到 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案。 2、重视选材,关注兴趣 一个活动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 材。幼儿园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对活动是否感兴趣,如 教师选择的教材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的并且是幼儿 兴趣的,那么幼儿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学的过程中能领 教师的教学意图,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接着考虑 动所蕴含的价值,即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发展能力,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另外,操作材料的 择,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 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最后活动的 展要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 3、关注教学中的提问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 提问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应该思 的是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 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 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 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简单地认为集体教学 动中的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 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但是仔细地进行琢磨、思 ,就会发现有许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问 ,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回答出来,简单的集体应 ,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动。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内容、备问题, 要备幼儿。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如: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 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 不能提出简单的问题,要提一些具有一点难度、概括 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则适中即可。当然,在同一 龄段中,不同层次的幼儿也应设计难易不同层次的问 。难度、灵活性较大的,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信 、所创造答案的问题,要问能力强的幼儿,他们经过 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思维;中等能力的幼 儿,可提一些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吸引幼儿的注意 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 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只要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出的 问题,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4教师要掌握好语言技巧 语言是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师生情感 的重要纽带。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 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 才可能吸引幼儿。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用儿童化语言上 课,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幼儿接受。因此,幼儿教师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具备的便是用甜美的语调 给幼儿上课。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 “爱抚”。如果教师用寡淡冷漠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幼 儿会很敏感地觉察到,他们同样会以冷淡的态度回应教 师,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 有慈母般温柔的表情、声调,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 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教师 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语言让 幼儿感受天真烂漫之情;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语气 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 调,做到抑扬顿挫,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选用拟 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 幼儿,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 其次,幼儿教师应该能掌握的语言技巧便是灵活, 课堂中灵活地运用一些自然、亲切、看似家常絮语、亲 朋叙旧的“插入语”,可以起到调节幼儿听课情绪,使 他们注意力集中的作用。 5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语言活动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故事、诗、讲 述、谈话、语言游戏等。其中故事主要包括童话故事、 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科幻故事、笑话等; 诗主要包括儿、古诗、谜语、绕口令等;散文教学 主要包括以景抒情的散文、以事抒情的散文、以人抒情 的散文等;谈话教学主要包括主题谈话、讨论、辩论、 漫谈等;语言游戏主要包括游戏、词汇游戏、表达 游戏、识字游戏等。在诸多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因 时、因地、因环境而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2. 浅谈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

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 (摘) 课程与游戏的关系可将之概括为四种:合一的、整合的、并列的、分离的。 合一即游戏就是课程,课程就是游戏,在实践层面上,课程的基本形式就是幼儿的自发自主性游戏,教师只要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自由活动,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必要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 整合即以课程生成游戏,以游戏生成课程。前者是教师为进行某课程内容的教学而专门投放特定的材料,安排幼儿去进行这方面的游戏,比如教师要教幼儿沉与浮,而专门投放了各种玩水的的材料,让幼儿获取什么东西沉下去、什么动西浮起来的经验。后者是教师从幼儿自发性游戏中观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然后设计成专门的教学活动。 并列即教学归教学,游戏归游戏,两种活动都以一定的时间保证,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全都来自于教材或其他材料,同时在幼儿自发的游戏过程中加以关注与即时指导。 分离即游戏只是一种教学以外的休闲和娱乐,除了安全和纠纷以外,教师对游戏不加以课程式的关注,比如象小学的上课和课间游戏,各不相关。

3. 急急急 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论文)

[email protected]

4. 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始写写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我们应如何将这三个核心理念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呢? 一、对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认识 在一次有关邮局的半日活。

5. 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STEM课程教学

源于美国的STEM,即便搬迁到中国,其核心也基本变化不大。美国STEM教育强调是培养孩子成为Problem Solver,应对未来挑战,肩负美国继续领先的重任。中国教育专家(清华附中王校长)强调是培养创新力、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升应试成绩。

向左转|向右转

首先,国内幼儿教育是否趋于完善,是否不需要修改。《学前教育》2014年第25期的一篇论文中提到中国学前教育与美国相比,存在三个方面的差距:一是教师(师资能力、过度关注、奖惩言辞),二是课程设置(类别划分过清、知识灌输、不追求创造、重知识轻实践、强调模仿、一视同仁批量生产),三是过度秩序(约束行为)。最后提出中国幼儿教育应把“克制”教育纳入“松散和舒适的”教育,把“封闭”教育纳入“开放式”教育。《比较教育研究》中有一篇论文《中美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差异性比较》(华南师大教育科学院,袁爱玲)。中国对“科学”的定义比较狭窄,重视教幼儿现成的概念,认识具体事实,形成简单的概括能力。把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技能、科学态度或价值观视为附属品。虽然是一篇来自2001年的古老论文,但其中的观点与数据恰恰可以用来验证说明中国幼儿教育正在不断的调整修改。牛叔从自己孩子的教育经验谈起:“学前教育要做的很多,STEM如果占内容比较多的话,恐怕有成了另一条起跑线了”。当然,类似华工启明星这种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abLab实验室研发的课程体系进行本土化的二次开发也为中国STEM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向左转|向右转

回顾题主的问题:到底STEM教育能否融入进学前教育环节,又是否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本土化,而不单单停留在理念的表面?我们在游戏化STEM教育探索与实践中,有几点认识:1、首先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开始。这个从3岁开始,不分年龄大小。尽量选取在孩子认知边界的问题,激发好奇心。非要把波粒二象性、海森堡不确定性、波函数讲给孩子,怕是可能都超出某些大学生的认知范畴。华工启明星的课程体系便是从4岁开始的。2、基础是快乐的解决问题。英国的赫伯特·斯宾塞在一百多年都已经实践证明,快乐教育对幼儿来说是多少重要。当然很多人坚定认为学习一定是痛苦的,新的认知是对已知的否定。但必须承认真正优秀学生都更加快乐学习,或者说,是因为快乐才优秀。3、重点是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探索/学习各学科知识,少划边界,少讲解,一块发现探索。这个对课程设计和老师教学的要求较高。新《纲要》中强调了“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取材,促进儿童探究能力的培养”。4、短期目标是开发潜能,开发智力,养成习惯,提高效率,综合提升(包括成绩)。在中国,不能提升成绩的教育课程,都不是受欢迎的好课程。能力再强,创新再好,幼升小、月考季考期末考,是躲不过去的。总不能让孩子和家长等到5年10年之后看课程效果。5、长期目标是培养锻炼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沟通,社会能力等。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就如同日复一日的跑步、引体向上、俯卧撑,虽然看不到一时的效果,但增强了体质,未来才有用。6、终极理想是让孩子更好应对未来挑战。这几天055大驱下水,战略忽悠局张召忠局长感慨,中国后来居上,跨越发展,老海军都看花眼了。谁会知道20年之后的中国在世界上会怎么样,将完全无法想象。所以,无论是我们自己在幼儿园、学前机构、游乐场、家庭等初步探索实践,还是上海的24所幼儿园引入STEM课程,都说明STEM教育在中国的学前阶段正在逐步的发展。当然,STEM教育小范围的应用与实践,不能推断出未来一定会在中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6.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师水平、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已定的情内况下,备课是容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能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教师在备课中应本着遵循教学目的决定性、教材内容的规定性、教材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以及教学过程的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两个“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知识基础和基础训练的要点,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其次是“吃透”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差异情况等,从而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备课、上课

7. 浅谈怎样上好幼儿园科学活动课

教师要想上好科学活动课,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还要做出很多准备。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好科学活动课容易,但是成功的上好科学活动课很难。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我对上好科学活动课的一些想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活动课的选课 一节成功的科学活动课,选课是很重要的。科学活动课在选课时,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探究,一定是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身边的现象,是幼儿生活中能见到,千万不要脱离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范畴。 例如:在《小动物过冬》活动中,我选择的小动物都是幼儿喜欢的、熟悉的。选择的时间在12月份,幼儿能轻松的感受到冬季的寒冷,学习小动物过冬的样子才更贴切。 2.科学活动课的活动目标制定 科学活动课的目标制定要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要细,要具体化,且不可笼统,一节课制定的目标不要过多,过高。目标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完不成任务就不能从中获得成功感,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知识经验,在目标制定的同时,还要想到目标能否顺利达成。 例如:在《沉与浮》活动中,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为了使课堂活跃、丰富。我制定了太多的目标,如下: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4)大胆探索、尝试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5)能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 经过研讨,把目标调整为: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与下沉。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总之,一节课下来,我是为了完成目标而讲课,孩子没有得到真正探究的机会和过程。 3.科学活动课的活动材料选择 科学活动课活动材料的选择要丰富,可以是幼儿生活中的物品和学习中的物品、也可以是自己动手改造的物品。教师选择的活动材料时应是幼儿身边触手可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5、6岁的孩子,太陌生的材料不适合活动的开展,会给你的活动带来阻力。 例如:在《谁能站得稳》活动中,我选择的活动材料都是幼儿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像铅笔、毛巾、吸管、卡纸筒、橡皮泥、大米、化妆品的包装盒等,对于这些幼儿熟悉的活动材料,幼儿在操作时会更容易更轻松,想到的方法也更多,为了让吸管站得稳,幼儿把吸管插在橡皮泥上,把吸管插在大米里。为了让毛巾竖着站得稳,把毛巾竖起来放在空心的卡纸筒里。 4.科学活动课的语言 科学活动课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活动课,科学活动课的语言不但要亲切、温柔,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还要组织的严密,有逻辑性,太多的理论性术语幼儿听不明白,说的太简单,课堂的效果会受到影响,所以,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一定要简单、易懂、严谨。 例如:在《沉与浮》活动中,我问幼儿物体是漂在水面还是落在水底,幼儿说出后,我再告诉幼儿漂在水面的物体是浮,落在水底的物体是沉。 科学活动课中的肢体语言也很重要,有时不需要说话,一个肯定的眼神,可以鼓励孩子大胆的进行探究、发现,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连接的秘密》活动中,我让幼儿把毛根连接起来,小朋友用的都是系在一起的方法,只有一个小朋友用钩的方法,孩子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我只是轻轻的点了一下头,孩子就高兴的跳了起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点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5.科学活动课的导入 科学活动课的导入很关键,有效的导入,可以直接激发幼儿的探知欲望和兴趣,有了探知的欲望和兴趣,那么,孩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活动中,才能听得认真,做的认真,那样你的课堂效果会更好。有效的导入,要直击课的主题、直击知识点。 例如:在《有趣的空隙》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空隙"这个词,我用了游戏导入,让幼儿将手指并拢,挡在眼前,问幼儿:你看见了我了吗?接着又让幼儿将手指张开,问幼儿:看见我了吗?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游戏,手指并拢和张开,让幼儿轻松的理解了"空隙"这个词。可见有效的导入有多重要,既理解了知识,又激起了幼儿的兴趣。 6.科学活动课的问题设计 科学活动课的问题设计要合理,要层层递进,由易到难。首先让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愿意去探讨,愿意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要在游戏中得到,要在动手实践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 例如:在《吹泡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我先让幼儿用吸管吹泡泡,观察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在用三角形吹泡器吹泡泡时,我让幼儿观察泡泡形状的同时,也让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在用正方形吹泡器吹泡泡时,我让幼儿观察泡泡形状的同时,又让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最后吹泡泡时,我让幼儿动手去感受泡泡。 7.科学活动课的课件使用 多媒体课件适用于任何学科,在科学活动课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的事物简单化,可以让幼儿直观、生动的感受事物的变化。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要选择好时机,且不可生搬硬套。 例如:在《昆虫捉迷藏》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昆虫的隐藏方式,我制作了有趣的课件,让幼儿寻找课件中隐藏的小昆虫,在找昆虫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都想知道自己找到的昆虫是不是真的昆虫,合理有效的使用课件,可以激起幼儿的探知兴趣。 总之,要想上好一节科学活动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才能使我们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8. 浅谈怎么在幼儿园开展创意课程

老师则较注重技能的培养,如注意物体的外部形状、色彩的搭配,画面的空间安排;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也仅以“像不像”为唯一标准。这样,幼儿在绘画时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抑制了自我表现力,扼杀了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在活动中,教师常常会走极端。要么“以结果为重,以学技能技巧为主”,要么“以发展想象为重,以放任为主”。教师如何在模仿学习和鼓励创新两者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合适点”,如何在教学中掌握 “合适的尺度”,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我认为可以让孩子初步感受、发现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通过自主探索,尝试各种不同的创作材料和形式,培养幼儿乐于探究、想象和创造。能在宽松、自主的创意活动氛围中尽情地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创造地表现美。以“凡是我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我的作品,凡是我喜欢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我创作的材料”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多元创意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他们通过这一艺术方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那么,我们究竟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转换思想,更新理念教师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满足不同差异幼儿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幼儿积极动手,鼓励引导他们拥有的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同时教师有计划地教导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技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才能为幼儿更好地表达而插上的飞行翅膀。以前教师准备的材料较单一,除了纸就是颜料,现在的教学中,各种废弃材料:纸巾筒、纸盒、一次性筷子、冷饮棒、废报纸、塑料袋、塑料杯等都变成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教师要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丰富幼儿经验,扩大幼儿知识面;可利用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引导欣赏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扩展幼儿视野;在美术活动引导中鼓励幼儿尽情插上想象的翅膀来飞翔,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二、营造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环境。创设具有开放的、新形态的、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的切入点。重视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一)同伴的创意作品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我们在每班的门口装置了作品展示栏;并且每个班在园里有对外开放的作品展示架,提供了这些框架后,我们孩子的作品就展示在这儿,这是孩子们阶段性美术成果的最好展现,也为孩子们创设一方艺术交流的天地。(二)用家长的设计灵感来为孩子开辟一个展示舞台除了孩子,家长也是我们艺术环境的参与者,我们每年都组织家园教玩具大赛,作品要求是家长和孩子们用生活中的废弃环保材料构思、的,我们有个作品展示厅,里面陈列了家长与孩子的智慧结晶,有的新奇出人意料,奇思妙想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迪。孩子们参观时都津津乐道的向同伴讲解自己的作品和与父母中的趣事。(三)用名家的抽象艺术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我们首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创设了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具有感染力的环境,我们的艺术走廊上画着世界著名画家的抽象画作品,给幼儿欣赏人类最优秀的艺术精品,让幼儿直接与对话,直接感知艺术的魅力,使之从小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力。(四)用个性化创意美术环境诱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我们力图让幼儿园的每一幅画、每一棵树、一颗草,每一件设施,每一个空间设计都能给幼儿以美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我园的美术创意活动室中有多种工作坊,如:色彩坊、泥塑坊、手工坊、水墨坊、纸工坊等。每个工作坊里都有一张大工作台,放着各种不同材料,有颜料、毛笔、绳、珠、棒等,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达内心感受。幼儿对美术工具的喜好是不一样的,而经常变换的,不同的美术材料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和热情。提供多样的、开放的材料工具,让幼儿有选择的机会,有助于创造出多样的表现形式,有助于他们在操作中学会使用多种工具,感受不同工具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增添乐趣,增加美感。孩子们会用短绳、稻草、旧光碟、钮扣拼贴成小鸟,会用纸巾、浆糊、颜料做成脸谱,每件作品都是孩子们大胆想象,富有个性的创造。老师们把这些作品挂在墙壁上,放在架子上,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创作的过程和喜悦。在美术室的书架上,摆放着著名世界画家的画册,幼儿可以随意翻阅、欣赏。每班的个性化班级布置也是我园在美术创建中的一个亮点。老师们有充分的自,老师们会根据每个教学主题活动设计出不同的主题墙饰如:大班主题《动物世界》《脸谱》,中班主题《海底世界》小班主题《树叶画》。(五)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的创作形式宽松的心理环境、的作画方式,有利于儿童思维的激活和表现的大胆;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幼儿树立自主表现的意识,使作品呈现的个性化。泥工吧、创意坊、我型我秀等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宽松的氛围,浓郁的创意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大胆表达与表现。三、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指导策略为了让孩子更快乐的接受美术教育,让创意美术教学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我们关注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一)激发幼儿创新思维1、新颖的手段:小朋友最喜欢捉迷藏 了,我们老师就抓住孩子的这种好玩的心理,和小朋友一起玩变色游戏;油水分离画:孩子们先用油画棒画网,再用水粉涂色,一张网马上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或者先用各色油画棒涂底色,再盖上一层黑油画棒色,再用牙签刮画,一种全新的画跃然纸上。我们还尝试着用透明胶先在纸上勾勒出想要的图案,再上色,撕去胶纸;幼儿们发现原来做画并不拘于油画棒,他们在老师新颖手段的启发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2、独特的方法:平时我们都是画平面的图片,现在我们还可以创作成立体的造型,我们先用报纸做基本凹凸面,再用胶纸加以固定,最后用餐巾纸加乳胶定型上色。一件立体造型展示在孩子们面前,他们都为这种表现手法而惊讶,在这种独特方法的指引下,我们鳄鱼、机器人等造型。 (二) 教师要把“创新”具体化、明确化。有的教师常会要求幼儿做的作品要“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个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我认为所谓“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如“城的建筑”,我给孩子们提议评选优秀建筑设计师活动,激起幼儿的兴趣,并让他们观看一张张世界各地建筑的课件,还特地精选了一组具有典型建筑特征的照片贴于墙上,请孩子们欣赏,引导幼儿了解建筑的主要特征。然后提议:“你们把自己想象成参加竞选的设计师吧,来设计与众不同的建筑造型,要有各式屋顶,门、窗户,还可以有阳台,孩子们观看了各种各样的建筑课件,观察了五颜六色的图片,一个个欢呼雀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设计师的争夺。不仅可以画建筑,还可以用废纸盒做立体。他们以自己的理解,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别具一格的建筑,教师也就用不着担心出现“千篇一律”的结果了。四、创意性地使用美工材料,既然是多元表现创意活动,那材料的多元是无疑的。如创意活动“京剧脸谱”,孩子可以选择用陶泥捏塑;可以选择用画笔涂鸦;也选择用生活材料。特别是生活材料的收集更是非常丰富,如盒子、纸板、瓶子、蛋壳、种子、布头、吸管、彩纸等等,都是的好材料。但材料多元并不等于越多越好、越杂越好。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面对繁杂的材料反而无从下手。因此,在材料的准备上我们要做到有针对性。在决定投放材料之前,我们要思考这些材料可能会对幼儿的智力、情感和审美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然后再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准备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操作材料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因各班的情况不同,有时准备的材料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孩子,能力情况也有差异,所以材料的提供上教师也要考虑周全。要兼顾每一个孩子的能力,有选择地准备材料,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动手,都愿意动手,要让孩子体验到越玩越想玩,越玩越有趣,做到常玩常新。如我们给孩子一个饮水瓶,先问问孩子,你们想这瓶有什么用?再和他们商量你可以把它设计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有的孩子说我要做个娃娃,有的孩子说我要做风车,还有的说我就把他做花瓶。最后每个孩子都做出了自己心中的作品,在这过程中,他们不仅得到充分的成就感外,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另外,又可以把材料的运用从单一向丰富过渡。如在玩纸盒中,我们一开始只是单一的将两三个纸盒粘在一起,只要接近实物就可以,慢慢的,我们建议将几个纸盒作品在一起,做成楼,还要对楼的窗户、大门进行装饰,鼓励幼儿创编各种有趣的故事,从而就产生了一种由幼儿亲手的教玩具了,即有价值又有教育意义。废旧材料可以通过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我园在教室的门口设置了一个“环保箱”,发动家长和幼儿注意收集各类废旧物。可以是塑料瓶、纸盒、布、树叶、旧报纸、羽毛、旧光碟等,可谓是多不胜数。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