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1一
『壹』 小学一年级都学什么课
小学一年级有语文课、数学课、体验课、美术课、科学课、音乐课,下面是课程表。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内容:
首先要学26个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学完了会接触一些比较短的课文(不到一百字),学些简单、笔划少的生字,老师一般要求孩子要记牢字的笔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学习内容:
掌握100以内的数数,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形成及加减法,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认识钟面,知道简单的时刻,如:几时、几时半等。
(1)小学课程1一扩展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关联与互动: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例如通过连续测量一杯 热水的温度绘制曲线图。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关联与互动:
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的机会。例如,让学生撰写观察日记,阅读科普书籍,按科学探究的线索重组科学家传记中的信息,撰写科学小论文,编写与表演科普剧等。
科学课程主要学习内容:
1、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2、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公平的学习机会。倡导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贰』 谁有小学课程设置标准及各课程周课时安排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 九
品德与生活 2 2
品德与社会 2 2 3 3
品德 2 2 2
语文 8 8 7 7 7 7 6 5 6
数学 4 5 5 5 5 5 5 5 5
外语 2 2 2 2 4 5 5
历史 2 2 2
地理 2 2
科学 2 2 2 2
物理 2 2
化学 2
生物 2 2
体育 4 4 3 3 3 3 3 3 3
音乐 2 2 2 2 1 1 1 1 1
美术 2 2 2 2 1 1 1 1 1
综合实践 3 3 3 3 3 2 2
信息技术 1 1 1 1 (各校自定)
(地方与
学校课程) 8 7 2 2 3 2 3 2 3
『叁』 小学1-6年级视频教程全套
黄冈小学1-6年级教程:http://dwz.win/ka5?etreg3
讲课老师很有经验,总结性好,而且不贵,需要付费,一共也就十几块钱
『肆』 小学一年级有哪些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体育、音乐、美术。
语文:语文能力是学习及建构知识的根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语文的基本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
音乐:学习音乐,以提高学生艺术气质。
美术:初步让学生体验美术,主要制作手工、画、折纸等艺术作品。
电脑: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脑操作,以求跟上时代脚步。
(4)小学课程1一扩展阅读
台湾小学的课程:
台湾小学课程的学习领域主要有语文学习领域(包含国语文、英语、闽南语、客家语与原住民语,国语文在小学称作国语,中学称作国文)、生活课程(小学1、2年级的科目,为自然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的合并科目)、数学、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健康与体育、弹性。
综合活动,以及重大议题(资讯教育、环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课本因学校而有所不同。
『伍』 小学数学1至2年级的课程有哪些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
1
大数的认识
1亿有多大?
2
角的度量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
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7
数学广角
四年级下册
1
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小管家
『陆』 小学课程有1+x知道是什么吗
这个应该是数学公式。
『柒』 上小学以前应该把一年级课程学一遍吗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在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作息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为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进入状态,家长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学前准备。
1、心理准备
(1)对小学生的生活充满向往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一年级是小学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孩子由幼儿要变成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内心多多少少会有些紧张、兴奋。
2、能力准备
(1)作息习惯的准备
如果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建立相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那么,从孩子进入学校的那一天开始,他就随时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在孩子7岁以前,尽可能不要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寄宿制"。
在入学前一个月,可以按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例如,早睡早起,从7月开始,可逐渐安排孩子进行午间活动,减短午睡时间;家长晚饭后要看书报,可让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讲点故事,布置手工作业等,这样孩子上学后,很自然就习惯了晚上做家庭作业(一开始大多情况下需由家长陪伴、引导)。
在入学之初的一周内,要完全弄清楚学校针对于学生的各种时间安排。参照课表,保存:班主任、成长导师、科任老师电话、学校、学校领导的电话、Q、班级博客等。至少要有孩子班里其他2位同学父母的电话。加入班级群。在孩子"入学后"持久地关注孩子的成长细节。
(2)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小学老师的语速普遍要比幼儿园的老师快,内容的教授次数也较少,不会一遍遍的重复,因此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关注老师的要求;小学新生的座位有前后的顺序,不再像幼儿园里围成半圆坐,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另外,小学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较幼儿园延长,因此,对孩子的注意力要求高。所以家长可尝试着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给父母讲故事、绘画等
(3)认真倾听的培养
学会认真倾听是孩子入学以后能不能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幼儿园就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听老师提的要求,认真听老师讲的故事,还要认真倾听小朋友说的话,这是为孩子适应入学后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作准备。家长还应要求孩子在家里就能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比如,当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时,孩子就应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着家长,在讲完后最好让孩子再复述一下,克服边玩边听、漫不经心的坏毛病。
(4)正确的站、坐、行姿势的培养
家长要注意孩子看书、写字时的正确坐姿,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阶段,若不注意,脊柱容易变形。孩子看书、写字时,身体要坐直,眼睛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决不能躺着看书,不在光线很暗或很强的地方看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看书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到户外走走或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孩子握笔姿势也是关键。
(5)独立意识的培养
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生活护理是很精细的,孩子的学习也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一天的生活是松散型的。而上小学以后,学习的模式成为课堂教学,课间休息时要自己整理书本,自己喝水,自己上厕所等,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因此,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
(6)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孩子从0岁开始,就已经进入"非正式学习"的年龄。孩子在入学之前,父母要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教育训练,让他们为入学做足够的准备。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玩教具等。利用好小闹钟,让孩子自觉地起床、写作业等。
在一年级,出现比较多的情况就是孩子上学经常忘记带书本,要坚持每天临睡前,带孩子一起检查第二天早上孩子要用的各种上学备品,顺便也带孩子跟您一起准备您第二天一早需要的东西,慢慢地让孩子独立准备。这都是要训练和培养的。要提醒孩子上厕所最好在课间解决,平时就在家里试着让孩子练习,去厕所前要告诉爸爸妈妈一声,进入厕所时要先判断一下里面是否有人。再如例如指导孩子收拾书包。收拾书包对孩子来说是个细致活。家长要指导孩子合理使用书包的各个夹层空间,哪里课本,哪里放水壶,哪里放抹布,还要对照第二天的课程表,准备好课本。这些小事培养的就是孩子严谨认真的态度。
(7)自主作业的习惯。
要一开始就养成不磨蹭,有时间观念,或者可以自主时间记录。开始的几个月陪伴(不是去盯着,而是观察指导孩子的作业习惯)孩子一起写作业很有必要。(尽管一二年级上级要求是没有书面的作业,但因为目前的教材一年级的识字量太大了,估计老师和父母会达成共同的协议:让孩子自主回家练习作业。从第一天就要重视,从一年级就要抓好。)
首先要养成孩子记对作业的习惯,现在大多数学校有家校通或Q群,老师会通过此布置,但是我在学校里反复强调老师,若用这两种方式布置作业不是特别提倡,主要是让家长了解作业便于督导孩子,学生要学会从一年级起独立记作业的习惯。之后回家写作业之前,要先解决一切琐事,去厕所、喝水、吃水果等。一旦开始写作业,就要坐在椅子上,一气呵成(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养成孩子磨蹭的坏习惯,最快的学生可能十分钟之内就完成了,而拖沓的孩子可能会很长时间)。
写作业的时候,要时刻提醒孩子的坐姿,头正肩平背直脚并拢。写字做到胸口离桌子一拳,笔尖离手指一寸,眼睛离书本一尺。写完作业要检查对错,检查要仔细,孩子自己检查,但是父母要告诉他怎么检查,要先检查方法,然后再检查细节。作业检查收拾后,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明天学啥先预习,这样第二天听讲才能有针对性。学习之后,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并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样一步步做下来,孩子会很有成就感的。这些规则的明确是很有必要的。(一二年级,重习惯和基础。三年级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总的提升,这一关过去后,孩子的问题就不会太大。)
关于作业,还有一点想法,咱们中国的家长一方面比较崇拜国外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又不愿意做出很大的改变。如关于实践作业(动手制作、社会实践等),只要布置,一些家长就会抱怨或替代,这违背了其宗旨。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实践。
(8)饮食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往往有加餐、点心时间,上学后一般没有课间加餐,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每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的良好饮食习惯,养成上课不喝水、不上厕所的习惯。午饭现在基本都是在学校食堂吃,要锻炼其集体生活。教会孩子吃饭也很重要。上小学后,很多孩子仍然不会自己吃饭,一顿饭会磨蹭很长时间。
3、物质准备
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个单子,比如书包、铅笔盒、铅笔、橡皮、削笔器、作业本、水壶等。书包、笔袋、铅笔等要准备朴素大方的,不要在式样上追求花哨,会分散本就薄弱的课堂注意力,还容易给孩子形成不良的攀比心理。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记作业用。
准备一个材质好的水壶,坚持每天给孩子带水,健康卫生。准备一块抹布,每天到学校擦擦自己的桌椅。准备一个小闹钟,每天提醒自己按时起床。然后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学的欲望和对上学的期盼。在购物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选择他们满意、喜欢而又实用的文具。
4、安全准备
(1)训练孩子每天离家门跟家里其他成员讲再见,与送孩子上学的人讲再见,接孩子以家后,让孩子与其他人报告他回来了。
(2)与孩子一起上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你现在接送,就为了将来不接送时孩子也懂注意安全。
(3)坚持关注与学校相关的新闻,坚持了解学校周围的治安环境,现在每个学校都配有警务室,有相应的派出所领导担任学校的重要安保职位,若发现学校周围的安全隐患,从班主任开始及时逐层报告,并跟进了解。有家长觉得,这是应该学校做的,可是家长要明白一个此生不变的事实:孩子是你自己的。所谓:爱一个人,就要首先爱他的环境。
(4)孩子的特异体质等一定要和老师交待清楚。
另外提醒新父母们,政策不允许孩子早入学,是有道理的。每年都有一些父母因为孩子生日小,托人想办法入一年级,表面为孩子着想,而实际有可能起了反作用。让孩子按适时年龄上学是爱的礼物之一。
最后提一下我的建议: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自己预习一下课文,但不必由家长讲解,孩子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另外最重要的一条是:一定多增大孩子的阅读量和识字量,对孩子以后的学习非常有用。
『捌』 国家规定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按照原国家教委《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第五条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六小时,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大学不超过十小时。
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同时还规定“学生每天到校时间,小学一般不早于7:50,中学不早于7:30;离校时间小学不晚于16:30,中学不晚于17:30”。允许各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和季节变化做适当调整。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为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制定。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于1990年6月4日发布并实施。
(8)小学课程1一扩展阅读
内容解读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开展全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自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为优化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征求〈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修订意见的通知》正式启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修订工作。
《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各高等学校对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律、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针对具体条款,研提修订意见。
《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1名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干部和1名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专家。教育部将遴选部分推荐人员和专家成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修订工作组,
具体承担《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修订和其他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制度的研制任务,切实修订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玖』 小学的全部学科有哪些
1、小学的全部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即计算机基础、体育、专音乐、美术属。
2、台湾小学课程的学习领域主要有语文学习领域,包含国语文、英语、闽南语、客家语与原住民语,国语文在小学称作国语,中学称作国文、生活课程即小学1、2年级的科目,为自然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的合并科目、数学、社会、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健康与体育、弹性、综合活动,
以及重大议题,如资讯教育、环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课本因学校而有所不同。
(9)小学课程1一扩展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的重要意义:
1、在学生能感受、能观察、能体验的日常生活中渗透法制教育,采取适合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基本的法律知识教育,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运用法律知识思考和分析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现象,学习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规范自身行为,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