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课程 »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发布时间: 2020-12-02 03:57:11

A. 高中毕业适合学什么技术

实话实说,现在大学生有很多,毕业工资都不高,高中毕业不如实实在在学门手艺。回
现在中国答进入汽车消费时代,普通家用车普及率很高,合资品牌也才几万块钱。即便在三线小城市,小区里私家车照样停得到处都是,马路上汽修店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我在广州,有几个朋友是做这行的,做得都还好。
有个在4S店里做了几年,现在是主管,月收入过万。
另一个广西佬,从钣金工做起,踏实肯吃苦,攒了差不多有八年的经验和本钱,2011年自己开了个汽修店,当时规模不大,还在城郊。
但到2014年底我见到他,整个店扩容了很多,从最开始的洗车美容,到现在钣金喷漆、维护保养都在做,雇佣了十几个人,还成为了两家保险公司的特约维修站。当然他的成功也许只是个例,但我感觉,有手艺,肯吃苦,总有出头天。学汽修技术,要学精学成手艺,再加上踏实肯干,成功的机会是有的。

B.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这三个方面的专目标。第一、新的属课程标准已实施多年,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需要经验的。第二、课堂的核心不再只是知识目标 三维目标的第一点—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知识是传统教学的核心,新课改强调课堂核心的不在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新知识建构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因做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建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达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健全人格。

C. 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使用应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师教学的特点,本着“适应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则来选择。我们认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应该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基调,以学生主动和有效学习的学习策略为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注意引导、促进学习主体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阐释。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引入概念。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原有知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我们知道,酸的水溶液呈酸性,碱的水溶液呈碱性,那么,盐的水溶液呈什么性?”此时不必评论学生的判断,而是设计一个学生实验,测定纯水、NaCl,CH3C00Na,NH4Cl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发现盐的水溶液也有酸碱性,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从而进入了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学习过程。
(二)建立概念。当学生的思路被教师引入矛盾之中时,思维高度活跃,急于寻求答案,但是受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此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套事先设计好的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思考题,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例如,当学生寻求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为学生提示思维的方向,从而减少思维的盲目性。(1)醋酸钠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溶液中有哪些电离过程?(2)它们能否结合成难电离物质?(3)离子相互作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4)最终会引起溶液中CH+与CoH一如何变化?学生通过对这组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找到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初步形成盐的水解的概念。
二、突出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要注意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一)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关键字词规定着概念的内涵及使用范围。学生只有对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弄清楚了,才会对所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导电"和“化合物”等关键字词,即可勾勒出电解质概念的特征信息,学生通过辨别、提取和概括,即可将“能导电的单质”(如金属单质)、“溶于水形成另一种化合物溶液的物质”(如S02,CO2,Cl2等)之类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这有助于学生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和有序的记忆这些特征,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变式训练。在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来帮助学习者辩明概念的无关特征,更精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变式,学习者可以看到概念应用情境的各种变化,这可以促进他们对概念的灵活应用。具体说,变式训练就是从多个侧面将概念的关键特征设计成问题,要求学习者仔细辨别。例如,对强弱电解质概念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比较学习:对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等体积的盐酸、醋酸两种电解质溶液比较(1)溶液中CH+大小;(2)溶液的pH大小;(3)与Zn反应的平均速率大小;(4)溶液导电能力大小:(5)稀释相同倍数后CH+的变化大小;(6)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通过以上变式练习讨论,使学生从各方面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对强弱电解质概念内涵的认识更精确,形成的认知结构更清晰稳定。
三、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概念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但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概念的系统和概念发展的脉络,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引导他们改造、丰富和完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概念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精确。
(一)丰富和发展对有关概念的认识。随着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和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认知过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发现自己对概念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另一方面,知识的积累丰富了学生对原有概念的感性认识,使概念的外延扩展。例如,初中学生在刚学完“元素”这一概念时,只知道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对“类"字理解是肤浅的,进而学了“离子"概念,了解离子也包含在元素概念之内,具有类属关系,当学了“同位素”概念之后,又明白了同一元素中还可能存在不同种的原子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后续知识来丰富和发展概念,学生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D.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突破高中化学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是建立在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还有很多“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育的影子。而在新改革的教学体系及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应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中心,在课堂上培养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促使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达到实现高效课堂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26-01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化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与新课改理念“不协调”的现状
因长期受传统授受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缺少课堂交流和互动,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破坏了课堂的动态平衡和共生性。教师传授化学知识通常局限于考试,与现实生活以及工
农业科技相脱离,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这些“不协调”的现状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途径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这不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改革一再要求。所以,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设计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学知识的反思者、教学重点的归纳者、问题情景的创设者,从根本上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引导者和学生情感方面的支持者、鼓励者,以科学的态度和“谦虚的低姿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源动力和学习习惯。
2.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可,建立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之上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课堂不但是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而且也是师生共同度过和共同创设的生命空间,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交往的场所,在这个固定的场所里,和谐与平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新改革教育理念要求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竞争、互助的关系,其中平等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和实施者,并从根本上重新审视
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心态。在这方面可以有效的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讲解者”,教师成为“实施学生课堂讲解的布置者和引导者”。如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和实验探究酸和碱,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然后让学生到讲台讲解什么是酸和碱,他们的组成有什么特征,如何识别以及溶液ph值的测定,最后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这种让角色定位的转变,这种融洽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有着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从根本上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技能。
2.2 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众所周知,课堂是有教师、学生以及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整体,在这个生态体内,作为教师一定要视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都是有主见的一个个体。一个可以大胆思考、畅所欲言,并可以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互相互惠交流的空间,是每个学生向往的,只有建立在平等、信任的氛围下,让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和互动,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得到承认和呵护,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只要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去创造”,而老师也可以在学生的创造过程中“再创造”。例如,在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研究中和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学生会想:“怎么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了呢?”此时可顺势点拨学生,让他们分成小组自主设计一些实验进行探究。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往往可设计出以下方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
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盐酸,红色消失;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较多量盐酸后,再滴加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溶液不变红色(或不产生蓝色沉淀);向盐酸中加入较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加入少量锌粒或碳酸钠溶液,溶液中不产生气泡,等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问题场景,让学生通过小组分组合作探讨或者有选择性的选择问题回答等方式,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人

E. 如何教好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经验

首页 化学资讯 化学教学 正文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化学
lxj5858 2014-10-17 04:30:00 136
在学校中,学生得到系统知识的主阵地是课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活动模式是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一、利用化学特点,从开始培养学生兴趣
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兴趣,那就有了巨大的求知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及相关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等等。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1、合理运用合作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合理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三、转变评价试,激励学生学习动机
1、变被动评价为学生主动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2、加强对评价过程的重视,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3、加强师生、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四、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
作者:张振武
来源:233网校
相关推荐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老师的角色转变应该如何做?任重而道远
10-29
高中化学老师,只要做好一件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就不难进行
07-30
谈2020年高考化学学科4种关键能力 在高考中的作用
04-15
初三化学教学心得
11-30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析
11-26
更多

F. 如何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2

一、走进新课程,必须以情育生 情感态度指的是兴趣和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学习还需要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他们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好知识的信心。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二、走进新课程,教师应提前备好课 其次,教师应解读并超越教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研、解读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只有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再次,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它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 ,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三、走进新课程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 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总之,把握新课程理念,要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解决高中化学教学的相关问题时,既要把握新课程要求,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更新化学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化学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使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

G.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是建立在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还有很多“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育的影子。而在新改革的教学体系及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应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中心,在课堂上培养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促使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达到实现高效课堂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26-01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化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与新课改理念“不协调”的现状
因长期受传统授受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缺少课堂交流和互动,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破坏了课堂的动态平衡和共生性。教师传授化学知识通常局限于考试,与现实生活以及工
农业科技相脱离,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这些“不协调”的现状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 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途径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这不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改革一再要求。所以,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设计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学知识的反思者、教学重点的归纳者、问题情景的创设者,从根本上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引导者和学生情感方面的支持者、鼓励者,以科学的态度和“谦虚的低姿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良好的源动力和学习习惯。
2.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者的认可,建立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之上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课堂不但是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而且也是师生共同度过和共同创设的生命空间,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交往的场所,在这个固定的场所里,和谐与平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新改革教育理念要求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竞争、互助的关系,其中平等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和实施者,并从根本上重新审视
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心态。在这方面可以有效的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讲解者”,教师成为“实施学生课堂讲解的布置者和引导者”。如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和实验探究酸和碱,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然后让学生到讲台讲解什么是酸和碱,他们的组成有什么特征,如何识别以及溶液ph值的测定,最后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这种让角色定位的转变,这种融洽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有着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从根本上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技能。
2.2 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众所周知,课堂是有教师、学生以及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整体,在这个生态体内,作为教师一定要视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的、都是有主见的一个个体。一个可以大胆思考、畅所欲言,并可以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互相互惠交流的空间,是每个学生向往的,只有建立在平等、信任的氛围下,让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和互动,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得到承认和呵护,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只要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去创造”,而老师也可以在学生的创造过程中“再创造”。例如,在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研究中和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学生会想:“怎么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了呢?”此时可顺势点拨学生,让他们分成小组自主设计一些实验进行探究。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往往可设计出以下方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
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盐酸,红色消失;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较多量盐酸后,再滴加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溶液不变红色(或不产生蓝色沉淀);向盐酸中加入较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加入少量锌粒或碳酸钠溶液,溶液中不产生气泡,等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问题场景,让学生通过小组分组合作探讨或者有选择性的选择问题回答等方式,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不断鼓励,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都要及时的肯定。
2.3 以实际生活为切入,调动学生的探究和求知
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就是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解释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而且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比如谚语“雷雨发庄稼”,让学生认识氮和no;在讲究金属汞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小孩玩“汞”中毒事件,让学生去探究中毒的原因;又如当前社会热点“雾霾天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社会极端天气频发”是否与“臭氧层”有关?冰箱普及与换代?等等,这不但是一个包括化学在内的多学科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人文意识”方面的问题;如何处理废旧电池?如何处理废

H. 什么是综合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

1、定义

普通高中是高级中学的简称,高级中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等的教育机构。

综合高中是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渗透融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2、教育体系

普通高中由最初的全国各地大统一发展到文理科的出现,给予部分省市自主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给予有能力的出版社出版高质量的高中教材,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枝独秀的局面,后来选修课的出现使高中展现出新的活力。

综合高中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

3、学习课程

普通高中: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物理、生物。

素质教育课:体育、美术、音乐、技术。

综合高中:要求整体设置综合高中有关课程,合理设置普通高中文化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使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一体化。

4、学制

普通高中接受初中合格毕业生,一般学制为三年制,即高一、高二、高三。

综合高中按专业大类招生,允许一年或两年后分流到职业中专,学生实习在寒暑假完成。

5、毕业证书

普通高中毕业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综合高中学生可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综合高中会考,成绩合格者发给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证书及相应的毕业证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综合高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中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