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课程内容
Ⅰ 幼儿园小班都学什么
小班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上课只有15分钟。 现在各幼儿园采用的课程无非是整合、综合、单元、渗透、分科课程,但实际教学中有语言:简单儿歌,故事,音乐:歌曲、律动(随乐动作),数学:感知5以内的数量,辨认颜色等,美术:学画长短直线,螺旋线,圆圈等。
Ⅱ 通常小班的课程都是关于什么的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需要去幼儿园上学,然而幼儿园的课程也是有一定的划分的,小班就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年级。小班在孩子的人生当中也非常地重要,所以说在这个时候父母也会相应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让他们接受学校的教育。但是网友们在这一方面也是表示非常的疑惑,孩子这么小,老师也肯定对于他们没有办法,教不了他们太过于深奥的知识。那么通常小班的课程都是关于什么的呢?
Ⅲ 幼儿园小班教研内容有哪些
会议内容:
小一班案例分析主题《爱咬人的小男孩》
小二班案例分析主题《孤僻的孩子》
小三班案例分析主题《我不想睡午觉》
小四班案例分析主题《坐不住的孩子》
小五班案例分析主题《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经过我们大家热烈商讨,最终选定小一班案例分析《爱咬人的小男孩》
00:19
案例叙述:
因天气原因,在晨间活动中,我们安排幼儿进行桌面玩具活动,一开始,大家玩的都很好,每人都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组合拼搭,这时源源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宇宇咬我",我一看,源源的小脸上被宇宇咬了一个明显的"牙印",对于这样的"投诉"我们也多次和他们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希望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克服身上的不好的习惯。
案例分析:
宇宇属于内向型的小男生,但同时也有着很强的规则意识,看到别人不遵守规则时会用咬人的方式去提醒别人
教育措施(教育效果)
1、与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我们,在家多督促教育孩子,告知孩子咬人是不对的。
2、告知家长,孩子可能处于"口欲期",可以在家中让幼儿用一些满足咬的替代品,如磨牙棒等。
2、教师应为孩子创设和谐的游戏活动空间,避免孩子情绪太易激动而发生争执咬人事件。
教学反思:
孩子爱"咬人"是二三岁幼儿常有的行为,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但孩子真的是故意的还是生理上不由自主去"咬",这些都要从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寻找孩子爱"咬人"的根源。
分析孩子爱"咬人的"根源:
从生理上说,孩子在2-3个月时会有一个"口欲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会通过口咬去接触外界事物,从而获得一种满足,如果这时,家长阻止了孩子的这种行为,在二三岁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孩子会养成"爱咬人""爱啃指甲"的行为,有时成年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二三岁的幼儿还处于模仿期,情绪很不稳定,易激动 ,当宇宇与别人挣抢玩具时,自然的就习惯用"咬"去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这类问题时,可以先从分析幼儿生理心理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再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供参考!
Ⅳ 幼儿园小班常规课程都有那些
1、在教学上着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对于舞蹈的兴趣和爱好,从基本开始,由浅入深。 2、选材音乐明快、新颖,对幼儿产生吸引力,节奏强,易接受。 3、对幼儿进行表扬、赏识教育,鼓励跳的较好的幼儿贴上“小红花”,以点带面。 4、发展儿童的个性,注意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个别教育。 总体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Ⅳ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主要学习什么课程
五大领域
Ⅵ 孩子在幼儿园小班都学什么啊
幼儿园小班首先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不同于托儿所的是孩子已经3岁,老师要让孩子逐渐学会生活自理,不以学习文化为主。家长不要心急,这个年龄的孩子学文化太早,负担过重,而且从生理、心理都没准备好,其实这些生活自理的小事,就是在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做准备。
Ⅶ 幼儿园小班教学技巧特点
1、多和家长交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因人施教。
2、以游戏的方法上课,和幼儿多一些互动,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
3、找一些小班幼儿喜欢玩的游戏,和他们玩在一起,闹在一起。
4、幼儿犯了错误,可以以一些故事的形势引导他改正错误。
5、多表扬,让幼儿能够自信、大方等等。
(7)幼儿园小班课程内容扩展阅读:
类型
幼儿园课程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学科:音乐、美术、语言、常识、体育、礼仪习惯等。
二、活动:为儿童安排各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活动。
三、经验:为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所提供的有益经验。
结构
幼儿园课程结构是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组成。
特性
一、基础性、启蒙性
从教育体质的角度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的最初环节,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载体,直接影响幼儿现时的发展,为幼儿今后甚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从懵懂迈开脚步走向社会的开始,因此幼儿课程不寻求传授知识的高深、系统,只需让幼儿体验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最浅显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幼儿认识她们周围的世界,开启幼儿的智慧与心灵,萌发他们优良个性和品质。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中介,因此,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要具有全面性。
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性。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生活,课程实施要贯穿于幼儿生活。
三、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理解事物,对世界形成相对抽象的认识。
幼儿的这种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构成成分。在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直接经验是幼儿发展的根本是幼儿理解世界的基础。
四、潜在性
与中小学课程相比,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课程的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当然,中小学课程也存在隐性课程,但毕竟显性课程的力量要强大的多。
Ⅷ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五、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