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天窗
❶ 小学四年级。天窗第五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把闪电比做带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❷ 蒋方舟小学在哪上
蒋方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jfz
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樊铁路医院。
1996年9月,进入湖北襄樊铁路一小读书。
1997年暑假,开始写《打开天窗》。
1999年7月,出版《打开天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2000年,第一本书签订合同的第二天,就开始创作小说《正在发育》。
2001年5月,出版《正在发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6月,《打开天窗》被湖南省教委列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读本。
2001年9月,进入湖北襄樊铁路一中读书
2001年 11月,《正在发育》由台湾高富国际文化公司出版繁体版本。
2001年8月起,在《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
2002年5月,出版《青春前期》。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5月起,在《足球报》《南方体育》《海峡都市报》《三秦都市报》《新作文》等;开设短期专栏。内容关于足球、影视文化、作文等。
2002年 4月~8月,在山东《视周刊》开设专栏: “(影视)发烧语对谈” 。
2002年10月,出版《都往我这儿看》。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2年11月,在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初中组三等奖。
2003年6月,获《语文报》“少年之星”金奖。
2003年10月,出版长篇童话《我是动物》。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11月起,在《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邪童正史》。
2004年3月起, 在《郑州晚报》开设专栏,在长春《巷报》开设专栏。
2004年5月,将《我是动物》改编为五幕话剧,在北京儿艺“20万元征剧本”活动中,获鼓励奖。
2004年8月,获“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
2004年10月,“蒋方舟官方网站”开通。
2004年10月, 出版《邪童正史》。
2006年7月,出版《骑彩虹者》。
2007年7月,出版《第一女生》。
❸ 小学短文茅盾的天窗乡下人为什么在屋顶开天窗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笼罩着大地,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鸭妈妈可不专想放过这个机会属,它将孩子们聚在一起,宣布要带小鸭们出去见见世面,小鸭们兴奋的“嘎嘎”直叫,手舞足蹈的围着妈妈欢呼。
温哥华街头依然那么热闹,孩子们叽叽喳喳的玩耍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在马路上“轰轰”直跑,络绎不绝的人们在繁华的商店来来往往……鸭妈妈带领一群毛茸茸的小鸭漫步在街头。小鸭们看得眼花缭乱,恨不得把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收入眼帘。“嘎嘎!妈妈快看这个!”“嘎嘎!好大的铁东西啊!”“嘎嘎……”初进城市的小鸭们七嘴八舌的谈论着,鸭妈妈顾得上这个顾不到那个,原本整齐的队伍变得七零八落。
“孩子们快过来!要过马路啦!”鸭妈妈喊道。散到各处的小鸭慢悠悠地走来,鸭妈妈在原地耐心等候。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小鸭们好奇极了,看着那些跑得飞快的“庞然大物”入了迷。“扑通”一声,几只小鸭一不留神掉进了下水道,下水道水流很急,小鸭们惊慌失措,大声呼救。鸭妈妈却毫不知情,走着走着,回头发现少了几个孩子,她连忙返回去找,不一会儿便听见小鸭们的呼救声。
❹ 小学四年级下册《天窗》里一课中“无”“虚”“有”“实”指什么
最后一自然段,“无”指(没有天窗的世界),“有”是指(天窗带给我的快乐)“虚”是指(大人告诉你们的世界)“实”是指(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
❺ 小学生天窗遐想作文900字
天窗在大人们眼里是多么的无趣。而在茅盾笔下的天窗是多么的神奇,有趣。可以看见雨脚在卜落卜落跳,还可以用来观察闪电……多有意思呀!面对着天窗你还可以进行想象,让你从真实的世界进入到一个虚幻的世界。你可以把月亮想象成是一位美丽的公主,把一闪而过的黑影想象成是一个丑陋的巫婆……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随意的构思,随意地挥发在平常无法的想象.
随着时代的进步,天窗已经很少了。看了茅盾写的《天窗》后,我不禁地希望自己的房间里也有一个天窗,这样晚上睡不着时就可以看一看皎洁的月亮,和它说一说悄悄话。还可以回想回想由于上学而失掉的美丽的回忆。如果是我的话,我要想一想与南平的伙伴们一起溜冰时那快乐的时光;在南平过春节那欢快劲………
现在的学生简直是被考试包围了,被练习题覆盖了。他们那想象的天窗已经永远的被那无情的考试与练习题关闭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扇空白的天窗,只不过你没去创造罢了。要是没有天窗,世界上哪有火车、电视………?可想而知,天窗是多么的重要吧!天窗其实是一张白纸,只有想象才能使它焕发光彩,变得美丽、丰富多彩,不是吗?
为此,我想对现在的父母说:“请你们不要关闭孩子们心中的天窗吧!没有了天窗,学习再好,也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呀!”
❻ 小学四年级天窗作业作者从一粒星一朵云联想到了什么
小学四年级天窗作业作者从一粒星一朵云联想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专,无数像山似的、马属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❼ 小学五年级阅读天窗 “休息”为什么要用双引号
你好!
有特殊意义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❽ 小学六年级各校课堂短文:天窗的答案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1.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时候”.第一次指的是夏天下雨时,孩子们被大人们叫回家的时候.第二次指的是晚上,孩子们被大人喊去睡觉,而心里还在想着外面的世界的时候.2.▲“看见”应画的句子是:△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应画的句子是:△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着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3.因为:若不是有了它,你就不会联想到这种种事情.例如:学生应回答第2题中“想象”部分的句子,回答出两句即可.
❾ 小学课文《天窗》第二课时应该怎么导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开展想象。
教学过程:
一、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茅盾的名篇《天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然后完成这个练习。
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进来读一遍。
2、 质疑
(1)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
出示文章最后一小节,请同学们抬头看屏幕校对。
齐读。
(2) 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这些问题提得好,弄懂这些问题,文章也就理解了。
二、 学习重点段,解疑。
1、 看看插图,听听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 “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节)
3、 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用“——”和“ ”划出。
看到 想象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 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颗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 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小组讨论,交流。
5、 出示:它会使你看见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齐读
是不是有了天窗,我们人人都能看到这种种事情呢?
6、 文中加引号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
三、 学习想象的方法
1、 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
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怎么会想到雷和风呢?还想到了什么?( 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齐读。)
男女声对读。
3、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4、 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说一段话。
四、 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板书: 天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 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课后点评:
以读为主由读求悟
——对《天窗》一课教学的认识
《天窗》是抒写孩子内心感受的美文,特别是重点段的表达上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在这里,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由读求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设计应用“读通——读懂——读熟——积累”这四个教学环节。
在完成第一教时读通课文,在学生理解字、词,基本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本教时,我就直接引导学生去“读懂课文”,去“读熟课文”,去“积累好词佳句”了。
其实,“读懂”就是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达到领悟的程度。课文录音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它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听课文录音更能创设出情景。在这里,我让学生先听后读,做到一支笔在手,去圈圈划划,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4、5小节主要讲什么?夏天阵雨来时,为什么“天空是唯一的慰藉”?
听完了,读好了,先不必急着让学生来回答。我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一块儿去划分出孩子们从天窗那儿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并且点出其中的重点词语。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班的学生可谓是“找出容易读来难”。刚开始,学生对“慰藉”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字面上的意思,即“安慰”之义。应该如何使学生加深理解呢?这就要从读的形式上下功夫了。首先,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录音,好好感受一下那风、雨、雷、电扫荡世界的气势。接着,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去自由练习读。然后,通过指名读,男、女学生对读,特别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对比读。最后,再由教师参与做引读,把孩子们的所看所想连起来读。经过这样的朗读,特别是引导学生认识“顶喜欢”、“偏就不许”、“小小的天空会使你的想象丰富起来”这些重点词句之后,学生的理解就豁然开朗了,也能理解课文中慰藉的特殊含义了。这样,学生读懂课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读过品过不要放过”,积累课文的精妙之处是很有必要的,鼓励他们背出来是较好的积累方式,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这里完成的只是4、5小节的教学任务,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引导学生及时小结并归纳出学习方法,理清学习思路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们去自学6、7小节了。这样“以读为主,由读求悟”的目标就达到了。
周乃侠
❿ 小学四年级天窗,课文里写了孩子们在什么时候看天窗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回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答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